课程标准
当前位置: 伟德BETVLCTOR1946 >> 思政课建设 >> 课程标准 >> 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发布日期:2019-10-09     编辑:伟德BETVLCTOR1946  核稿:  终审:刘艳 点击:

适用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

所属教研室实践教学部

课程名称: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Comprehensiv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

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48 学时(3 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是我校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通识课。为了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 号)等文件精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全面整合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认识社会,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是在合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而设立的,与该四门课程联系紧密。该四门课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提供了理论储备和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增进学生对该四门课程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二)基本原则

教师主导、育人为本的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践行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研究、掌握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和规律,精心设计实践主题,合理选择实践形式,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并以自身的丰富阅历和社会经验现身说法,潜移默化地传播真理、传授方法、传递信息、释放正能量、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学生主体、知行统一原则。学生是实践教学中的学习主体,要不断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社会实践,自己动手、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自我选择、自我教育、感悟真谛,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养成教育的过程,吸取直观、生动、丰富的精神养分,提升思想认识、道德水准、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大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主体认识,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三)设计思路

1. 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结合我校“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课程内容上安排了“‘弘扬正能量’主题实践活动”、 “红色经典品读”、“红色影视赏析”、“感动人物追寻”、“聆听与成长”、“社情民意调查”和“行知学堂”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提升思想认识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技能、课堂驾驭能力和分析社会问题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为了增强该门课程教学效果,充分运用“大思政”平台,采用“双师制”,即每个教学班由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和一个辅导员老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主要承担课堂理论教学和指导,辅导员老师主要承担课外实践指导。

2. 课程内容结构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内容由“课内实践”和“暑期实践”两部分构成。“课内实践”由必选项目和任选项目组成,必选项目是“‘弘扬正能量’主题实践活动”,任选项目包括“红色经典品读”、“红色影视赏析”、“感动人物追寻”和 “聆听与成长”四项,学生任选其中一项即可。暑期实践有“社情民意调查”和“行知学堂”两个项目,学生可任意选择一项参加。

3. 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计48 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5 学时,3 学分。教学安排在第2 学期并延伸至当年暑假。

4. 教学方式描述

实践指导为主,理论讲授为辅。实践指导体现在各项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上,尤其是暑假实践中的“社情民意调查”和“行知学堂”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理论讲授主要体现在“‘弘扬正能量’主题实践活动”准备阶段教师给予主题解读、“社情民意调查”和“行知学堂”前给予学生讲授社会调查和行知学堂教学方面的知识与技巧等。

5. 考试与评价方式(或方案)

总成绩=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出勤)*15%+课内实践成绩*40%+暑期实践成绩*45%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实践能力、养成高尚品格,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

(二)具体目标

1. 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内容、观点和方法的理解,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

2.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发现实际问题、分析实际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增长大学生的才干,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3. 通过实践教学,使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懂得合作。

4. 通过实践教学,使大学生亲身体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成就,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增强大学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

5. 通过实践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拓展教学空间,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内容由“课内实践”和“暑期实践”两部分构成。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由必选项目和任选项目组成。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周布置课内实践,任课教师布置“‘弘扬正能量’主题实践活动”、 “红色经典品读”、“红色影视赏析”、“感动人物追寻”、“聆听与成长”和“公益活动”等活动。

1. 必选项目:“弘扬正能量”主题实践活动

— 3 —

该实践活动具体主题紧跟时事,根据党和国家每年的大政方针以及社会热点而定。活动形式包括课件制作与演示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经典著作朗诵比赛、微电影制作比赛、红色文艺演出比赛等,每年选择其中的一种活动形式。该活动分为准备、初赛和复决赛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在第二周至第五周进行。任课教师在第二周课堂上向学生详细解读“弘扬正能量”主题实践活动具体主题、形式及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开展赛前准备工作。

②初赛阶段。在第六、七、八周进行。各班级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初赛。比赛采取团队的形式进行。任课教师根据择优原则,从每个授课大班中选择1 个团队,参加复赛。

③复决赛阶段。在第十、十一两周进行。

每位同学撰写“‘弘扬正能量’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内容包括:参赛成员及其分工、参赛过程介绍以及参赛感想与收获。

2. 任选项目

(1) 红色经典品读

品读红色经典著作,撰写读书报告。推荐的阅读书目见附1。

(2) 红色影视赏析

赏析红色影视,撰写观后心得。推荐的红色影视见附2。

(3) 感动人物追寻

寻找身边感动人物,记录其感人事迹,收集其感人事迹资料。

(4) 聆听与成长

聆听人文学术讲座,撰写聆听讲座心得。本项活动可对接我校科研处举办的“行知讲堂”活动。

(5) 公益活动

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开展公益活动,记录活动过程,撰写心得体会。

(二)暑期实践活动

暑期实践活动由“社情民意调查”和“行知学堂”两部分组成,可任意选择一项参加。

在第二学期第十六周进行暑期实践动员,任课教师讲授“社情民意调查”和“行知学堂”方面的知识、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准备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和“行知学堂”。

1. 社情民意调查

“社情民意调查”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暑假进行。学生在辅导员老师具体指导下,根据伟德BETVLCTOR1946提供的社会调查参考选题确定调研主题,自主开展社会调研。参加“社情民意调查”的同学,需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摘要及其他支撑材料,其中调查报告不少于2500 字。社情民意调查参考选题见附3。

2. 行知学堂

“行知学堂”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暑假进行。学生在所在学院领导下,— 4 —

由辅导员老师具体指导,实施行知学堂,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留守儿童,服务社会,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参加“行知学堂”的同学,需提交教案、日志、总结及其他支撑材料,其中教学总结不少于 1000 字。

四、教学建议

(一)教学组织建议

教师通过课堂讲授、面谈、电话、短信、qq 和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实施实践活动。尤其在暑假实践中的“社会调查”和“行知学堂”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实施实践活动,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汇编的优秀学生作品和“‘弘扬正能量’主题实践活动”决赛的音像资料进行教学。

(二)教材选用建议

1. 罗军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15 年9 月第1 版.

2. 邬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用教程.科学出版社.2015 年1 月第1版.

(三)资源开发建议

建立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基地;编写本课程校本教材;完善本课

程相关教学课件;完善社会调查参考选题库;继续汇编优秀学生作品;完善阅读书目库等。

课程标准编制单位:伟德BETVLCTOR1946实践教学部

执笔人:

教研室(系)审核人:

学院(教学部)审核人:

附1:推荐的阅读书目(文章)

 

一、红色经典书目(文章)

1、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4、毛泽东:《论持久战》

5、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6、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7、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8、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9、习近平:《之江新语》

10、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3、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4、马克思:《<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序言》

1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6、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7、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8、恩格斯:《反杜林论》

1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0、马克思:《<给祖国纪事>编辑部的信》

21、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22、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23、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24、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25、毛泽东:《实践论》

26、毛泽东:《矛盾论》

27、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8、毛泽东:《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29、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0、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二、扩展阅读书目

1、檀传宝:《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

2、陈小平:《面对道德冲突》

3、柏拉图:《理想国》

4、曲波:《林海雪原》

5、赵明:《正义的历史映像》

6、魏源:《海国图志》

7、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8、罗国杰:《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

9、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10、钱广荣:《道德悖论现象研究》

11、沙勇忠:《信息伦理学》

12、南怀瑾:《论语别裁》

13、罗国杰主编:《道德建设论》

14、罗国杰:《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

15、李君如:《中国道路与中国梦》

16、[英]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论人生》

17、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

18、张胜:《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

19、路遥:《平凡的世界》

20、叶永烈:《红色的起点》

21、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

22、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

23、文小勇:《中国梦:植根历史与现实.对接世界与未来 》

24、托马斯·沃特曼:《心灵咖啡》

25、罗崇敏:《大学修养观》

26、陈书凯:《动物实验人生启示》

27、林语堂:《信仰之旅》

28、王树英:《非凡人生――季羡林先生》

29、袁贵仁:《人的哲学》

30、金马:《性灵小品:融入风景与心灵的散步》

31、李晓明:《平原枪声》

32、吴强:《红日》

33、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34、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35、徐宗勉、张亦工:《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

36、吴官正:《闲来笔潭》

37、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38、金一南:《心胜》

39、李时岳等:《从闭关到开放》

40、邵维正:《中国共产党创建史》

41、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传》

42:李洁:《文武北洋》

43、姜鸣:《天公不语枯棋——晚清的政局和人物》

44、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45、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程》

46、杨天石:《从帝制走向共和》

47、余玮:《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

48、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

49、杨振武:《习近平用典》

50、王宗华:《中国大革命(1924—1927)》

51、曹健民:《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

52、姜鸣:《龙旗飘扬下的舰队》

53、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54、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55、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56、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57、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58、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59、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60、程建宁等:《活着的马克思》

61、陈学明:《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

62、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如何改变世界》

63、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

64、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65、[美]约瑟夫·奈:《 软实力》

66、叶永烈:《毛泽东与蒋介石》

67、刘金田:《影响世界 改变中国的邓小平》

68、金一南:《苦难辉煌》

69、朱镕基:《朱镕基讲话实录》

70、罗伯特.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附2:推荐的红色影视

 

1、《烈火金刚》

2、《红岩》

3、《红色娘子军》

4、《南征北战》

5、《林海雪原》

6、《地雷战

7、《平原游击队

8、《董存瑞

9、《铁道游击队

10、《洪湖赤卫队

11、《狼牙山五壮士

12、《渡江侦察记

13、《建国大业

14、《建党伟业

15、《辛亥革命

16、《烈火中永生》

17、《青春之歌》

18、《野火春风斗古城》

19、《汶川故事》

20、《红槐花》

21、《我的青春在延安》

22、《恰同学少年》

23、《风声》

24、《上甘岭》

25、《开国大典》

26、《大决战》三部曲

27、《长征》

28《苦菜花》

29、《雷锋》

30、《智取威虎山》

附3:社情民意调查参考选题

 

1、大学生暑期主要活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2、城市居民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关于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关于如何有效地关爱“空巢老人”问题的调查

4、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课满意度调查

5、调查了解近几年 xxx 地区家庭收入和开支情况,并分析收入增减和各项开支增减的原因

6、留守儿童课外学习状况调查——以 xxx 地区为例

7、城市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以 xxx 城市为例

8、大学生从事暑期工情况调查

9、小学生消费行为调查

10、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调查

11、高校大学生群体“贫富差距”问题调查

12、×××县农村宗教活动调查(调查主要内容:宗教的类别,参加人数及其知识层次,人们心理原因的分析,宗教的社会影响等。)

13、×××县农民网络购物情况调查(调查主要内容:农民网络购物的人群分布、农民网络购物的障碍、如何推动农村网络购物的进一步发展等。)

14、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调查

15、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16、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

17、网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调查

18、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调查——以某某村为例

19、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状况调查分析

20、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21、大学生网络信息伦理意识调查

22、农民收入及负担调查

23、我校学生兼职情况调查

24、合肥市区小学法治教育情况调查

25、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信息传播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调查与分析

26、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阅读情况调查与思考

27、关于某地群众对“法治”及我国法律实践(立法、司法、守法)认同状况的调研

28、关于某地群众对法律及其现象认知途径的调研

29、当代大学生对法律及其现象认知途径的调研

30、大学生校园维权意识及途径调查

31、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保障的调查

3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以 XXX 地区为例

33、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

34、皖南(北)农村老人居家养老现状调查

35、××市(县)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36、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现状及优化对策调查

3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教育影响调查

38、xx 村农业机械化状况调查

39、xx 村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40、大学生家庭观念调查

41、主旋律影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调查

42、时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43、网络资源对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习的影响调查

44、政府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功能

45、网络舆情对公众社会认知影响因素调查

46、网络信息传播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调查与分析

47、关于大众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

48、娱乐节目对小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以某某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

49、大学生信息化生活方式调查

50、大学生消费文化调查

三孝口校区:合肥市金寨路327号 邮编:230061

锦绣校区: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路1688号 邮编:230601

滨湖校区:合肥市黄麓科教园区书香路 邮编:238076

版权所有 :伟德BETVLCTOR1946-源自英国始于1946 皖公网安备 34010043366-19003